劇場藝術概論 Wiki
Advertisement

第一組[]

一、段落摘要[]

◎前言:

提出劇場藝術空間的研究學術範疇與意義,也提到本文討論的重要論點”麥考麗的表演空間研究”中提出的四個空間範疇:1劇場空間2舞台空間或佈景空間3表演場所或空間4戲劇空間

◎劇場空間:

將劇場空間分為五種空間結構:1區隔的2對抗的3突出式舞台4圓形劇場5環境劇場,提出”鏡框式舞台”(將觀眾與表演者明確區隔的舞台)的反對意見,要求將觀賞者與演員統一在一起,特別提出了各種突出式舞台,衍伸出所謂虛構的舞台世界,包括了演員與觀眾的內在舞台空間。

◎舞台空間:

舞台世界分成:表演者的運動空間(表演者身體所使用的空間)以及觀賞者的視覺空間(觀賞者可以看到的)兩範疇;舞台空間與舞台設計產生關聯,而思維與科學發展會影響不同的舞台佈置,如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透視法佈景,以幾20世紀以後,出現的吳運動及視覺限制的立體舞台等等。

◎劇院的場所:

“劇院建造在何處”也代表了劇院本身的涵義,是被整個環境系統所影響的;劇院所存在的”空間”的象徵形式,也會被當作一種指標,如中世紀的劇場在教堂裡演出,十九世紀的商業劇場在紅燈區演出,造成的觀感皆不同。


二、主要論點[]

  1. 劇場空間只有透過人類的動作才會存在,並包含了各個面向的空間形式。
  2. 劇場空間是一種美學的概念,除了舞台上的物理空間外,演員的表演虛構空間也是其中之一,是無界限的。
  3. ”空間”是一種抽象的、感受式的概念,只能透過互動與經驗來感受。

三、新學到的名詞、概念[]

1.劇場藝術是空間藝術​ ​:​ ​

馬克斯​·赫曼強調劇場藝術是空間取向。​在劇場中所呈現的佈 景、道具或是某空間的再現,不代表就是劇場本身的目標,而是要當演員在做出表演 時的當下才成就的藝術空間。

2.玩樂空間​ ​:​ ​

在表演時表演者與觀賞者所存在的一個空間,而不一定是一個固定的場 地或一棟建築物。

3.戲劇空間​ ​:​ ​

分成模擬、敘事兩種。模擬空間指的是劇場所呈現的、觀賞者所能看到 的各種佈置的實際空間;而敘事空間是表演者透過劇情中的角色所傳達給觀賞者的一 個幻想的空間。

4.環境劇場​ ​:​ ​

謝喜納所提出,是一種與一般鏡框式舞台對立的改革舞台,觀賞者可以 隨意的在劇場走動改變觀看的角度,不過就算表演者和觀賞者之間有著零距離的互動 ,他們還是存在於不同的空間。


四、名詞推論(根據上下文或自己猜想)[]

  1. 中介或過渡空間​ ​:​ ​

是一種曖昧的空間。在表演正式開始前,給觀眾和演員的一種空 間,不管是心理上或身體上都做好準備,從日常生活的世界轉向表演中虛構的世界。  

參考資料 http://blog.xuite.net/momo60327/blog/63858370-%E4%BD%9C%E6%A5%AD%E4% B8%80%EF%BC%9A%E5%90%8D%E8%A9%9E%E8%A7%A3%E9%87%8B%E3 %80%90%E4%B8%AD%E4%BB%8B%E7%A9%BA%E9%96%93%E3%80%91

五、提出的三個問題[]

  1. 如書中內容所提及,既然劇場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不限定在建築物內的封必空間,那我們該如何定義什麼是舞台?
  2. 從古至今有許多演出的場所,原本為其它實際用途,後來才拿來當暫時或永久劇院的空間,試問此空間該如何歸類,劇場空間該如何從日常文化空間裡區隔開來?
  3. 除了卡森將劇場分成五種空間結構的圖表外,試想是否還有此五種空間以外的形式可作演出?


六、延伸研究資料:[]

《表演中的空間:在劇場中製造意義》

《表演的場所:劇場建築符號學》

《因地制宜藝術:表演、地點與紀錄》

《劇場/考古學:跨學科對話》

《劇院的發展:劇場藝術從開端至今的研究》

《劇院與演藝廳:從古希臘到當代劇場建築的圖解史》

《什麼是舞台美術》

《劇場表演與科技:舞台美術在二十世紀的發展》

《空間的表演》

《閱讀空間:舞台設計美學》

《閱讀舞台設計大師》

影片

https://vimeo.com/4466545

周書毅【 看得見的城市,人 充滿空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V_2YRWtxo

空前歷史魔幻劇 高雄春天藝術節《見城》

新聞

https://www.mydesy.com/mydesy-editor-faces

巷內藝文人的聚集地「対面 FACES」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20576

宵夜劇場 觀眾邊看戲、邊同桌吃飯

第二組[]

本章解讀 (黃婷容):[]

本章是討論劇場中的另一大重點-空間,在書中來自世界各國的劇場學者們會致力研究及提出自己的各種理論看法,他們將討論許多有關於在劇場會發生的、舞台的、文化空間之間的複雜互動,有人說劇場其實就是一種空間的經驗,所以看起來理所當然的空間卻能運用不同的公式搭配出很多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劇場效果。

本章解讀(蘇豫庭):[]

空間 是劇場當中的核心 各國的研究 揣摩觀眾的感知和想法 努力用缺乏精確而廣泛的功用語言來定義對於空間在劇場中的原則和效用 在''模擬的''和''敘述的''兩種方式下找到最符合劇本的 能夠帶給觀眾最貼近最豐富層次的表演。

本章解讀(江爾歡):[]

本章在探討著似乎是實體的「空間」,但其實更深入地去了解的話將會發現劇場中的「空間」不單單是一個地方,它含括了建築、表演空間(舞台、布景)、甚至是地域性的或是與表演結合後才有所延伸的(非實體)協調作用空間。以實體的例子說明:劇場的地理位置會對於所處的環境造成社會性的改變;以抽象的例子來看便是在這些空間中觀眾對應的產生新觀感,也屬於表演的一部分。

關鍵字:(黃婷容)[]

1.(1)劇場空間:是有關於建築物本身還有表演者跟觀賞者的空間。

正式的劇場空間可分成部分:a.前台區(觀眾席)

b.舞台區(表演區)

c.後台區(移換布景、演員化妝、等多功能用途)

(2)舞台空間/布景空間:布景與演員表演的空間。

(3)表演場所/空間:指市民會聚集的場所,比劇場事件環境更寬闊的地方。

台灣的表演場地有禮堂、大會堂、劇場、音樂廳、露天劇場、戶外廣場。

(4)戲劇空間:是有固定劇場文本建構出的有協調的空間。 2.環境劇場/改革舞台:六零年代美國著名評論家、教授、編輯、劇場工作者謝喜納提出,推出環境劇場有六大原則

(1)戲劇是一整套系統包括演員、觀眾、節目單、前後台工作人員、空間建築等缺一不可。

(2)整個空間都是表演的一部分,不再區分表演區和觀眾席。

(3)戲劇可以發生在一個被改造的空間、或現成的空間。

(4)與一般劇場不同,觀眾若不走動就無法看到所有的表演;不就是表演同時在多處進行,讓觀眾只能擇一選擇。

(5)在正統的劇場燈光音效全為演員服務,而演員則是執行劇作家的旨意;但是環境劇場的元素是彼此競爭,甚至互相對立。

(6)文本不再是演出的出發點、也不是目的。驅逐過往是劇本為完美經典的迷思,主權留給此時此地的餐與者。

所以 改革舞台v.s鏡框舞台 成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

3.各式舞台

(1)改革舞台

(2)鏡框式舞台:舞台與觀眾席成面對,觀眾從正面欣賞表演者的演出。

(3)突出式舞台:主舞台向前突出,讓表演能延伸出觀眾席。

(4)花道:日本找到突出式舞台的特殊形式,花道穿越整個觀眾席,讓演出者能在觀眾間表演。

(5)立體舞台:這個舞台上不會有運動跟視覺上的限制。

4.舞台美學Scenography:是在一個作品中透過空間、文字、研究、美術、表演者、導演及觀眾所做的無縫配合。sceno是場景,所以就是在這個演出空間的創作,其中包含了甚麼元素?演員、台位、燈光、服裝、聲音、氣味等等,基本上可以說是任何東西。

===
重點:(蘇豫庭) === 1.劇場的空間再現並不是劇場本身的目標 它是舞台空間轉化成其他種空間的經驗。

2.觀眾在前往劇場前對其的期待和盼望 決定性的影響觀眾會前往哪一家戲院 這便是當今都市這種大文化環境裡的場所需要同時重視的。

3.觀眾對於劇場事件的反應 在不同程度上 以劇場空間、舞台空間、表演空間、戲劇空間四元素所決定。

劇場空間:表演中的建築物、擺飾與觀眾的空間

舞台空間:佈景與演員表演的空間

表演空間:其他發生劇場事件所處環境的空間

戲劇空間:固定劇場文本所喚起而有協調作用的空間

問題:[]

1.舞台有分很多種不同的形式,我們所處的生活顯然也是一種表演,我們所處的環境也能成之為是一種舞台,那我們平時所處的生活屬於哪一種舞台形式?(黃婷容)

2.如果沒有了舞台,表演還能成立嗎?(黃婷容)

3.希臘式劇場和羅馬式劇場不同的舞台空間是突出的觀眾席,有這個不同演進原因是為何?(黃婷容)

4.如何判定一個空間為劇場空間而非再現空間,他應該要有什麼元素或導向使人們感受到此空間營造的是一種人類動作實行定位於此而非舞台上真實存在的空間?(蘇豫庭)

5.在網路和傳播方便同行的世代,舞台空間將慢慢成為接下來幾年最重要的實驗場域,有什麼舞台空間的想法(例如視覺感受或運動空間等等..)是會因為此受到質疑或挑戰的?(蘇豫庭)

6.今年強調劇場的「因地制宜」,這些演出發生在現存一般劇場空間之外,他們利用一些既有空間來找素材和意義(房子、牆、景觀)此形式可揭發觀眾對於外在環境之間複雜關係的特殊意象,這些「擇地」的空間表演需要特定的空間範疇但不需要被綁在特定空間,請問哪些既有空間可以達到類似的意象、故事或事件,又或是可以讓藝術家以相似的概念表達他的想法。(蘇豫庭)

空間 (1)

第三組[]

The layout of a proscenium arch stag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owAaRoatw

l  劇場空間

劇場空間更進一步的解釋 →反對觀賞者與表演者之間彼此對立(閱讀節目單…)。

圓形劇場→最容許與觀眾互動。

舞台美學(Scenography)一詞源於20世紀的東歐,它不是一個單一舞台元素,而是揉合多個舞台元素而產生的一個專業名詞。於執行上,舞台美學師(Scenographer)亦與劇場常見的佈景設計、服裝設計師等針對性崗位不同,他像一個集合不同技能並持獨特美學的藝術家。

反自然主義→及反對應用物理學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的思想流派。明治30年,夏目漱石的作品尤其代表。

(因為有點抽象,於是也了解一下自然主義的定義。

自然主義定義 : 一方面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誇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一方面輕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絕對的客觀性,崇尚單純地描摹自然,著重對現實生活的表面現象作紀錄式的寫照,並企圖以自然規律特别是生物學規律解釋人和人類社會。)

l  舞台空間

視覺空間 →→ 表演空間  表演空間 ←x←視覺空間BUT今(1960-1970)舞台已成為一個沒有視覺限制的表演空間,舞台空間定義以變為一哲學問題

(1)連續空間:指行動在同一個空間練續發生,時空改變必須明顯被指出。

(2)同步空間:指同時存在於舞台上的多元空間,但行動不一定為同時發生。

l  劇院場所

表演場所是由都市或環境所定義,而這樣的空間與觀賞者的互動是演化而來的。劇場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地位,例如伊莉莎白時代的劇院相較於文藝復興劇場建築就比較屬於大眾娛樂場所的地位,並非一種高級藝術。時至今日,劇場甚至能引起群聚的效應,或正面或負面。總而言之,演出地點的選擇都對劇場經驗擁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l  因地制宜的表演

比起為了凸顯特別而在非劇場建築表演,今天更為重要的是劇場空間的文化功能。我們應該利用既有空間的素材來強調表演,讓表演更有意義。今天,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表演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的,所以探討空間與表演者、空間與觀賞者之間的複雜互動便是現今更重要的任務。

提問:

1.抽象超歷史之意義?(P.61)

第四組[]

【文章簡介】[]

1.前言:劇場研究的核心旨趣就是舞台形式與觀賞者態度之間的密切關係。

2.劇場空間:劇場空間必須考慮到表演者─觀賞者之間的多面向本質,進而塑造合適的空間來容納如此極端變動的存在。

3.舞台空間:包括布景及演員表演的空間,表演者透過表演轉化周遭環境。

4.劇院的場所:不止於內部劇場空間,劇場意義的產生包含外在文化體系或環境所賦予劇場的影響。

5.因地制宜的表演:表演需要特定的空間範疇,但不需要被綁在特定場所。

【主要論點】[]

1.劇場所創造的空間是透過舞台藝術轉化成其他實際空間的經驗。

2.觀賞者與表演者即使只有一步之遙,他們依舊停留在自己的空間裡,觀看角度的流動空間事實上是疏離的。

3.空間意義的指派是依據每個文化對自己空間組織與語意化方式,從功能性可以思考建築如何座落在更大的文化環境中,或單純只能當作劇場空間使用。

【關鍵字】[]

1.鏡框式舞台(proscenium):將觀眾區與表演區分隔開的一種盒型式封閉舞台。

2.舞台美術(scenography):對視覺意象、燈光、空間、舞台技術的動態結合。

3.改革舞台(Reform  stage):對立於鏡框式舞台的對立模式,可被拓展為包括所有在固定建築結構之外的劇場互動形式。

【問題】[]

1.為何劇場空間只能透過「經驗術語」描述?

2.除了卡森分的五種劇場,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3.為何殖民與後殖民作家會不顧地方特色,直接挪用外來美學工具?

【延伸資料】[]

《表演中的空間:在劇場中製造意義》by Gay McAuley

《西方表演空間簡介史》by David Wiles

《表演的場所》by Marvin Carlson

【架構圖】[]

Image

第五組[]

文章簡介[]

羅蘭‧巴特在遠赴日本旅行時,作成了《符號帝國》(L'empire des Signes)一書,將歐洲與日本之間文化及創作本質的差異性,藉著鏡框式舞台以及文樂偶戲劇場進行類比,相較下得出了「鏡框式舞台看來的確是將觀眾藏於舞台外面」這個結論。此章雖仍在討論觀賞者,但更著重在物理上的空間與觀賞者之間的關係。

為了使舞台能轉換成其他空間,需要劇場藝術中處理人類動作或是環境情景在劇場實行的經驗,例如在下雨的情境裡,一般會在舞台上播放雨聲以營造出「下雨的空間」。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中需要從某個領域轉化到美學、藝術,就赫曼的觀察而言這即是劇場空間動態的特徵。

劇場空間[]

在歷史上,劇場通常與建築、一個固定區域有關,但前者並不會將建築視為必要條件。

卡森將劇場簡單分為五個結構,在劇場史上這五種結構之間的流動受到當時政治、社會風氣、美學以及經濟的影響極深,而在十九世紀末時,新帝國主義興起,且歐洲經歷過數次大革命以後,不論左右派皆不認同鏡框式舞台象徵的意味。

舞台空間[]

觀賞者對舞台空間的認知受到表演者的運動空間影響,進而得到一個統一空間的理由,但實際上並非一定如此,像是美術劇場、光影劇場或是只有吊桿運動的表演即是極端反例。

舞台空間的形式及演變在歷史上有幾個重要時刻: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法→二十世紀的立體舞台(6、70年代出現裸露舞台的潮流)→當代的多媒體劇場、沒有視覺限制的表演空間(阿皮亞劇場)。

戲劇空間主要被分為兩個範疇:模擬空間與敘述空間。前者是讓觀賞者能直接感受的空間呈現方式,後者則只能藉由表演者的描述、作用得知(例如角色的過去,雖然沒實際演出,但仍可藉由台詞將觀眾帶入那個想像空間中)。

劇院的場所[]

劇院會因為所處的城市、區位以及人文環境而有所不同,營造出的符碼會對觀眾的期待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力,且在城市認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就是說符碼的建構與觀眾期望、城市營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會受到文化、歷史或政治影響,從而被改變定位。

因地制宜的表演[]

在現代,劇場能夠在任何地方發生,但地理區位仍在最需要重視的位置上,當地人民的經濟水平、文化水平也是,應該如何探討本身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就必須要放寬範疇,才容納得下更多不同的概念。

關鍵字[]

玩樂空間:供表演者演出且觀眾能夠觀賞的空間。玩樂空間並非一定在建築物裡,如果表演者在草地上跳舞,觀眾在一旁欣賞,那麼這片草原便是玩樂空間

敘事空間:指觀眾無法直接用肉眼看見的空間,敘事空間必須經由演員在劇中的描述才能得知。

劇院地圖學:在都市化的年代中,劇院的設置位置逐漸成為城市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在具備歷史意義或政治意象的建築之類的情況下,甚至可能作為文化中心並重點規劃,於是這便成為許多學者力於研究的一門學問。

問題[]

在本章對各式舞台空間的描述下,舞台形式的可能性似乎是十分多元(見P.68),所以什麼是舞台空間?什麼是劇場?那麼劇場DVD也算嗎?

參考資料[]

《現代戲劇的追尋》

《我的看戲隨身書》

《劇場技術手冊》

第六組 []

==簡介==

赫曼提出的劇場空間動態的特徵

1、劇場空間透過人類動作而存在

2、劇場空間是美學轉化的結果,舞臺上的物理空間不等於演員表演空間

3、此轉化是從一個領域到美學或藝術領域,且只能透過經驗術語描述

而麥考麗提出的表演空間研究包含

-劇場空間

-舞臺空間

-表演場所

-戲劇空間

==重點==

劇場空間分為

1、區隔的

2、對抗的(鏡框)-將表演者與觀眾明確區隔開,是最常見也最飽受爭議的劇場形式。

3、突出式劇場-鏡框式舞臺向觀眾席擴張,使表演延伸,保有古代和現代的形式。

4、圓形劇場-在街頭劇場表演中時常能看到的形式,歐美並不多見,表演者與觀賞者的互動僅次於環境劇場。

5、環境劇場-觀賞者與表演者相隔非常近,但他們仍屬不同空間,這種劇場形式由於諸多理由,很少被視為正統表演類型。

在同一時代有不同的空間形式存在與當代劇場文化中,劇場空間的結構特徵是反對觀賞者與表演者彼此對立。

觀賞者身上的符碼對劇院場所有決定性的影響,觀賞者會對他們前往的劇場有既定期待。

根據不同時代劇院的用途,是否是專用劇場亦或是多功能場所 ,可以判定劇場在特定文化的地位。

==關鍵字​==

戲劇空間:

在寫實主義中,通常戲劇空間使用的手法會分成以下兩種。

模擬的(mimetic):代表觀眾能夠實際看到的舞台空間和佈景,藉此勾畫出對整齣戲的想像。

敘述的(diegetic):代表觀眾透過表演者的動作、製造出的事件、或是言語描述所想像出的空間,比如說默劇。

同步空間(simultaneous stage):

指在一個舞台空間中有多元的空間,代表著不同事件的發生,可以是同時發生亦或不同時空發生,在歷史上受難劇經常會有此種表現手法。

連續空間(successional stage)

這是最普遍使用的空間手法,代表行動在同一空間接連發生,但單一發生的空間也可改變其時空(比如說倒敘、預見手法),時間與空間的改變必須被明顯的指出,這也通常代表劇情推動或演員的入場。

改革舞台(reform stage)

由美國導演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提出,稱為一般鏡框式舞台的對立模式,但卻打破了觀眾只能”坐著”看戲,它為觀眾者與表演者創造出一種新的相互空間,雖然仍然是兩個不同的空間,卻能用不同的角度互相觀察,之後謝喜納更提出「環境劇場」(Environmental Theatre),通常街頭劇場都是這種形式。

==一段話==

“   劇場空間這個用語本身就是術語的集結,因為如同我們所知道的,不僅字源或歷史上,「劇場」這個字都指涉一個建築,或一個固定的區域。不過,需要一個建築設施的想法,絕非劇場不可或缺的條件(condition sine quo non)。基於這個理由,卡森建議用以下更精確的說法:玩樂空間(ludic spaca)。卡森之後又用比較寬鬆的說法來說明:「一個提供演出者與觀賞者相遇的場地,一個永久或暫時創造出來的玩樂空間。」(Carlson 1989: 6)這讓他可以將變動的形式,如不依賴固定劇場結構物的街頭表演包括進來。除了前面提到的一棟建築或暫時區隔出表演的功能性之外,劇場空間還可以被理解為生產意義與經驗的相遇之處,也是演出本身的一部份。”

我認為這段話定義了所謂劇場這個空間的存在意義,與其稱呼表演的地方為劇場,一個似乎需要建築才會出現的字詞。玩樂空間確實是一個很適合的稱呼,演出不一定是要在劇場之中,表演者及演員演出的地方可以是任何地方。在建築物外的演出似乎更能帶來影響,演出者能因地制宜,配合場地去做出發展,將彼此之間帶來連結。

==提問==

西風東漸,在這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各個文化之間美學的互相影響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當談論到劇場空間中的意識形態時,臺灣也有自己根深蒂固的戲劇傳統。所以反觀現在的臺灣戲劇,究竟“橫的移植”?還是“縱的傳承”呢?

第七組[]

CH3結構圖









舞台形式與觀賞者態度之間的密切關係。

1.   劇場空間是相當的自由、彈性,在今日被視為極端變動的存在。

2.   舞台空間分為運動空間和視覺空間,西方劇場將其分為連續空間和同步空間。

3.   劇院的場所可以賦予文化與空間意義,意味著影響人們很深遠。

主要論點[]

一.馬克斯.赫曼強調劇場藝術基本上是空間取向,且空間是劇場研究這門學科的核心重點。

他做出三個互為關聯的觀察且點出我們理解劇場空間動態的間件特徵。

1.    劇場空間只有透過人類動作才會存在。

2.    劇場空間是美學轉換的結果。

3.    這個轉化是從一個領域到美學或藝術的領域且只能透過經驗的術語描述。

赫曼從四個不同的角度檢視「經驗的」面向,分別是:劇作家、演員、觀眾與導演。

赫曼的特殊觀察在現今的劇場藝術或許有些過時,例如:沙凡德尼的舞台美術劇場,主要是佈景的變化並沒有用到表演者,他把舞台空間變成純視覺性。

二.我們可以區分以下空間範疇

1.    劇場空間:通常是指建築物還有表演者與觀賞者的空間。

2.    舞台空間或佈景空間:包括佈景與演員表演的空間。

使用透視法創造緊身的幻覺,然而卻限制住了表演者的空間。最後,取消了透視法佈景,也終結了運動空間與視覺空間的分離,代表的作品是阿皮亞舞台設計。

3.    表演場所或空間:包括市民聚集場所或比劇場事件所處環境更寬廣的範圍。

4.    戲劇空間:是指由固定劇場文本(劇本、歌詞、編舞等)所喚起而有協調作用的空間。

三.

未命名



卡森簡單將劇場空間分成五種: 1.區隔的,如電影

2.鏡框式舞台

演出者和觀察者有個明確的區隔。鏡框式舞台受高度爭

議,原因是,據政治劇場的理論,要求觀賞者和演員「統一」在一起。

鏡框式舞台轉變成以下的舞台,主要的原因不是劇場的空間形式,而是觀眾擁有了自己的意志,自己選擇所想要看到的角度、內容。

3.突出式舞台

從鏡框式舞台往觀眾席擴張,讓表演延伸到觀眾席裡,例如:古希臘、伊麗莎白時代的舞台和日本歌舞伎的花道,其中有曾落沒過,但之後又開始風光起來。

4.圓形劇場

全面符合觀賞需求,不需太多美術設計,如街頭劇場、羅馬競技場

5.環境式舞台

這個詞由謝喜納的「改革舞台」出現,是打破鏡框式舞台表演型制以及各種反傳統的排練方法。

四.劇院的場所決定了觀賞者會去哪家劇院,因為劇院是人們認知的一部分。卡森提出表演場所所產生的生會與文化意義,能協助組織整個劇場經驗的意義,因為劇院是認知、地圖學的一部份,所以必須要體認到觀眾與對劇院接受的問題。

演出地點的選擇都對劇場經驗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為空間是最基本的象徵形式,表演需要特定的空間但不需要特定的場所。

關鍵字[]

1.   連續空間: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所有必須被明顯指出的畫面在同一時空接續發生。

2.   同步空間:一個舞台上同時存在不同的時空。EX:莫努虛金曾在<1789>中使用過這種手法、暗戀桃花源。

3.   玩樂空間:提供演出者和觀察者相遇的地方,創造出永久或暫時的玩樂空間,這包括了變動形式的表演近來,如街頭表演。

4.   劇場空間可以被理解為生產意義與經驗的相遇之處。

在演出過程中,表演者與觀賞者達成了一種交易,且兩者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經驗共鳴。

不懂的名詞、概念[]

1.   躲在黑暗之處的觀賞者

「文藝復興以來的舞台為這種假像提供了場地:在這裡,發生在內心中的每一件事,都悄悄地展示出來,觀眾則蹲坐在黑暗之處,仔細察看,細細品味。」──羅蘭巴特 1972

不論作者想要在作品裡傳達的任何意境、議題或主義,到了觀賞者接收的時候,對觀賞者而言就是彷彿坐在黑暗中看著那道光(作品),作者想表達什麼都由觀賞者自行消化和理解。

2.   中介、過渡空間

是一個讓演員和觀賞者在進入劇場之前的一個緩衝空間。

問題一:在這棟藝術大樓中,這間教室是不是絕對的存在,或者是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想法:空間不是固定的存在,就像是觀眾看到演出者的演出後,能自己想像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版本、空間。另外,演出者在演出時,在腦中想像出自己表演的情境、空間,所以空間是可以無限展現的。

問題二:為什麼以前的人想要反對鏡框式舞台?

想法:以前的人認為鏡框式舞台的觀眾是處於單方面接收戲劇的展現,容易受到思想的開發,以至於反寫實主義會開始出現,反對太寫實的戲劇和社會、人性的黑暗面,藉此,觀眾會開始去反思,最後可能會有政治上的暴動。

問題三:如果劇場是不受到文化、政治、宗教的影響,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想法:就是放空,放空也能展現一種空間。

參考書目:[]

<戲劇欣賞 黃美序著>

<論劇場藝術 愛德華.戈登克雷著 李醒 譯>

<劍橋劇場研究入門 克里斯多夫.巴爾梅著 耿一偉 譯>

影片連結:[]

暗戀桃花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Kve2CADRs(1:47:00開始)

日本歌舞伎 花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xUlL4yFkM

街頭藝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wh5nh2ksM

第八組[]

本章算是對於第一二章的一個延伸,並且注重在表演的物理條件底下,舉出劇場研究在這方面學術成就。作者也點出今日的表演空間還是圍繞在觀賞者跟舞台,更廣義的討論更能包括建築或者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

赫曼便強調劇場藝術是一種空間的取向[]

  1. 劇場空間只有透過人類動作才會存在
  2. 劇場空間是美學轉化的結果,舞台上的物理空間不等於演員表演的空間
  3. 這個轉化是從一個領域到美學或藝術的領域

赫曼根據劇作家、演員、觀眾、導演4種不同的角度來檢視這個經驗的面向[]

劇場空間:用觀眾的角度來看建築物還有觀賞者的空間,「劇場」這個詞指涉一個建築或一個固定的區域。卡森使用玩樂空間來解釋劇場像是一個「提供演出者與觀賞者相遇的場地,一個永久或者暫時的玩樂區域」,大至國家劇院小至街頭表演,都能算一種劇場空間。沒有一個狹義的定義,而是根據觀眾來定位出劇場的空間。如表演與觀眾分離的電影院便是區隔的劇場。馬戲團與古代的羅馬劇場都是一種圓形劇場,觀眾圍繞在舞台周圍用不同的角度來觀賞表演,好處是符合全面的觀賞需求,不過也使圓形劇場只容許基本的舞台美術設計。而環境劇場類似圓形劇場,不同的點在於環境劇場能更自由的選擇觀看角度。鏡框式舞台與突出示舞台也有關聯之處,突出式舞台像是一種鏡框式舞台的變形,與鏡框式舞台相比,更貼近觀眾,也因此是今日最受歡迎的一種劇場模式。這些劇場空間並非彼此排斥,而是多重並行,在歷史上各自扮演不同的定位,根據不同的需求來使用不同的劇場。劇場像是一種使觀眾與演員融合的一個區域,一個過渡的空間。當兩者都達到一個平衡,便可以使表演更佳的完善。

  1. 舞台空間或布景空間:用演員跟導演來看布景或演員的空間。西方劇場主要採用「連續空間」與「同步空間」。連續空間中時間與空間的改變必須明顯被指出,通常也伴隨演員的出入場與布景的轉變。16世紀時文藝復興更進一步引進了透視法布景,使得舞台呈現出景深的幻覺。但卻也導致了當表演者走到舞台後方時,布景會比表演者巨大許多。解決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限制表演者只能在舞台前方進行演出;其二則是讓小孩穿著成人的服裝站在舞台後方。同步空間則是同時存在於同一舞台上的多元空間,莫努虛金曾在《1789》中使用過這種手法。
  2. 表演場所或空間:包括市民聚集場所或其他比發生劇場事件所環境更廣闊的範疇。目前對劇院場所的研究,大多來自符號學。卡森在他的著作《表演的場所:劇院建築符號學》中提出:「表演場所所產生的社會與文化意義,能協助組織整個劇場經驗的意義。」無論正面或反面,演出地點的選擇對劇場經驗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近年來走出傳統劇院的演出空間,多半是憑藉著其地點的文化功能。
  3. 戲劇空間:劇作家由固定劇場文本所喚起有協調作用的空間。劇場空間主要分為兩個主要範疇:模擬空間與敘述空間。模擬空間代表觀賞者可以在舞台上看見的實際空間;而敘事空間只能透過劇中角色的描述或作用得知。

第九組[]

三個重點[]

1.    卡森將劇場空間中觀眾區域和表演者區域的關係主要分為五種,不存在於同空間的「區隔的」有明顯分界的「鏡框式」、突破鏡框分界的「突出式」、觀眾環繞表演區的「圓形劇場」、表演區穿梭觀眾的「環境劇場」。

2.    文藝復興時期,舞台空間的佈景開始採用了透視法,使視覺空間和表演空間發生分離和衝突,直到二十世紀立體舞台的出現。

3.    劇院場所的環境和有沒有「專門」劇院,能看出劇場在其國家的地位。

三個關鍵字[]

1.    鏡框式舞台:

鏡框式舞台顧名思義就是看起來就像個鏡頭的框子,舞台就是鏡頭拍攝的地方,觀眾從“鏡框”外看向舞台的感覺。謝喜納的“改革舞台”讓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觀看的角度,與鏡框式舞台形成對立模式的說法也能看出鏡框式舞台是觀眾從一個方向看過去,演出就像在一個小框框里進行的樣子。

【舞台台口的一方在舞台上看來就仿佛成為了“第四面墻”,此墻對觀眾而言是透明的,但對演員來說則是不透明的,致使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觀眾席的現實存有一段相當距離。】

(載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9C%E6%A1%86%E5%BC%8F%E8%88%9E%E5%8F%B0)

2.    突出式舞台:

突出式舞台又叫伸展式舞台,是指舞台有部分延伸至觀眾席。日本歌舞伎花道的舞台更是穿越整個觀眾席。不止如此,現今所有大型演出的舞台也都是突出式的例如演唱會或大型跨年活動。雖然這些演出形式並非歸類在劇場中,但也源於劇場空間的研究。

(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8C%E8%88%9E%E4%BC%8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B8%E5%B1%95%E5%BC%8F%E8%88%9E%E5%8F%B0)

3.    舞台美術:

舞台美術是綜合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運用藝術的構思將劇中所演的時代背景,氣氛,場所營造出來的舞台設計手法。換句話說舞台美術是高層次的舞台設計。

一段話[]

「整合現場廣播、電視甚至網路而連接到舞台的演出可能性,暗示了舞台空間將會成為接下來這幾年最重要的實驗場域。如果舞台在真實時間透過其他媒體連接到外在世界,那麼目前討論的整個舞台空間的想法,就會受到質疑。」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之下,觀賞者將看見不分視覺與運動的舞台空間,為一個架空在網路的第三空間,並將以往的思考與討論全部打破。

一個想要延伸討論的問題[]

哪一種劇場空間的形式,觀賞者能較好沉浸在虛構的舞台世界裡?

第十組[]

摘要:[]

劇場空間:

「一個提供演出者與觀賞者相遇的場地,一個永久或暫時創造出來的玩樂空間。」隨著時代演進,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舞台風格,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而廣為人知的舞台形式分為以下五種風格:區隔的、對抗的、突出是舞台、圓形劇場、環境劇場。

舞台空間:

相較於劇場空間,舞台空間將自身限制在比較窄的領域,分為兩個部分:運動空間、視覺空間。對於視覺空間的探索通常設置在舞台空間領域,西方劇場採用兩種不同形式的舞台空間:連續空間、同步空間。

劇院的場所:

地理位置與其所具備的人文特質都是劇場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從18世紀至今,我們可以從文中得出:演出地點的選擇對劇場經驗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因地制宜的表演:

不同的地區或環境,都有各自適合的表演類型,因而讓觀眾有各種不同的感受。

關鍵字:[]

1.鏡框式舞台:一般只在觀眾席與舞台台中建有拱形結構,將觀眾區與表演區分隔開來的盒型式封閉舞台。

2.過度空間(中介空間):是為了折衷調和二元對立現象所產生的觀念,具有多種複雜的涵義。將中介的觀念運用在建築空間的分析構成時,無法明辨屬於內或屬於外,處於一種亦此一比的曖昧現象,此特殊性質的空間便稱為中介空間。

3.花道:源自於日本傳統藝能「歌舞伎」的劇場。從舞台中央延伸一條走道,讓演員與觀眾能有更深層的互動。

重點:[]

1.舞台地點的選擇影響了它的表演形式,與觀眾們給予的反饋。

2.近代表演講求與觀眾們的互動,舞台形式也漸趨多元化,已不再是最初的演員、觀眾對立。

3.劇場空間室只有透過人類動作才會存在,劇場空間並不等於演員表演的空間。

延伸問題:[]

1. 如果限制了劇院的場地,只可以建在一些高級的酒店或是商業大樓裡面,會產生甚麼問題?

2. 專門興建的劇院和原來是其他實際用途的劇院會有甚麼意義上的分別?

3. 為甚麼劇場空間要和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間相隔開來?

延伸資料:[]

1.《因地制宜的藝術:表演、地點與紀錄》 Nick Kaye

2.《劇場/考古學:跨學科對話》 Mike Paterson & Michael Shanks

3.《甚麼是舞台美術》 Pamela Howard

第十一組[]

簡介摘要[]

前言:

現今的表演可以發生在各種場地,不過不代表沒有方向可以討論,研究表演的空間場所範圍大概有幾點:劇場空間、舞台空間(佈景空間)、表演場所或空間、戲劇空間。

劇場空間:

引自卡森,劇場空間的形式可以分為:區隔的、對抗的、突出式舞台、圓形劇場、環境劇場。但這些不同的呈現方式並不是互相排斥,也非絕對獨立存在,是可以互相融合利用的。

舞台空間:

在文藝復興之前,對舞台空間的探索主要重點在舞台設計(舞台繪畫、裝飾)上,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跟著繪畫的發展有了透視舞台。到了二十世紀,舞台成為一個沒有視覺限制的表演空間。

劇院的場所:

表演的場所的設立通常具有文化方面的意涵,從原始對神的敬意到現在的為藝術而生,而劇院地點會因時代不同而選擇在不同的城市區域中設立。

因地制宜的表演:

表演不必侷限在一個場所中,同一個故事、同一群演員,可以用不同的舞台編排呈現。

重點[]

1.舞台的設計也是與觀眾的一種互動。

2.舞台是變幻無窮的,不必拘泥在一種形式當中。儘管劇場無法變更,可以運用不同的手法使戲劇更活潑。

3.任何可以使劇情發生的地方都可稱之為表演場所。

關鍵[]


1.鏡框式舞台(proscenium)是劇場結構的一種,一般是指在觀眾席與舞台台口見有拱形結構,將觀眾區與表演區分隔開的一種盒行式封閉舞台。觀眾透過鏡框似的台口觀看舞台上的表演,故名之。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9C%E6%A1%86%E5%BC%8F%E8%88%9E%E5%8F%B0

2.街頭劇場(Street Theater):

在戶外為觀眾呈現舞蹈、戲劇、音樂、雜技等不同類型演出的劇場。

例如紅鼻子馬戲團(https://youtu.be/UvrL0JGtg1o)

3.透視法舞台:

文藝復興時期的舞台設計,將後舞台的佈景縮小,使觀眾有景深的幻覺。不過卻限制了演員的表演活動空間,因為如果到了後舞台,演員就會變得跟建築物一樣高。而如果堅持要有演員在後舞台,就會讓孩童穿上成人衣服飾演路人。


問題
[]

1. 書上說:視覺空間通常包括了運動空間,但反之未然。這句不可逆公式你同意嗎?

2.你認為演員本身需要具有空間感嗎?還是演好自己的文本就好。

3.打破了鏡框式舞台演出會增進與觀眾的互動嗎(排除需要觀眾上台配合的腳本)?

第十二組[]

許嘉蓁摘要、黃亭瑄負責名詞、吳燕如提問、林筠庭負責論點

摘要[]

1.<空間與場所>:過去學者將研究焦點鎖定於劇場建築與舞台設計,而羅蘭巴特卻指出劇場研究的核心旨趣在於舞台形式與觀賞者態度的密切關係。赫曼透過三個觀察,點出我們理解劇場空間動態的關鍵特徵。麥考麗點出劇場空間、舞台空間、表演空間、戲劇空間將決定觀眾對劇場事件的反應。

2.<劇場空間>:卡森將劇場區分成五種空間結構,區隔的(電影)、對抗的(鏡框式)、突出式舞台、圓形劇場、環境劇場,並說明這些結構與演出者與觀賞者的關係。

3.<舞台空間>:過去使用的透視法佈景理論上可將其分為“表演者的運動空間”以及“觀賞者的視覺空間”,隨著透視法佈景的消失,如今舞台成為一個沒有視覺限制的表演空間。

4.<劇院的場所>:主力大多來自符號學。講述表演場所是由都市或環境來定義,舉例來說,觀賞者會對他們所前往的劇院有既定的期待。簡言之就是說場所決定了觀賞者回去哪家劇院。不論是正面或負面,演出地點的選擇都對劇場經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

5.<因地制宜的表演>:此類演出通常發生在現存一般劇場空間之外。因地制宜的表演利用既有的自然或歷史空間與建築,來提供實際演出所需的一個被空間決定的語義框架。這種劇場的形式強調那些可以揭發我們自己與外在環境之間複雜關係的特殊意象、故事與事件。

名詞[]

<p.63>改革舞台:是鏡框式舞台的對立模式,觀賞者可圍繞在舞台四周,被描述成觀賞者可自由走動,選擇觀看較角度的舞台。

<p.65>中介空間/過渡空間:也就是幕後空間,讓表演者可以化妝、準備出場、調整身心狀態的空間。

<p.66>舞台美術:佈景設計的代名詞,表示了對視覺意象、燈光、空間、甚至還有舞台技術的動態結合。

論點[]

1.舞台的形式和觀賞者態度之間的關係密切,而演員和觀賞者之間的互動更是決定一個劇場的重要關鍵,決定一齣戲演出成功與否。

2.儘管舞台多半用於講述一個實體舞台或佈景,但其亦可以表達對藝術、美術的呈現。

3.舞台空間帶給戲劇的影響,戲劇空間的意識形態讓同樣的舞台空間在不同意識形態下有了不同的解釋。

提問[]

1.在課本68頁第一行有提到“如今舞台成為一個沒有視覺限制的表演空間。”請問大家覺得這樣沒有限制是好還是有其缺點?

2.在劇場空間中觀賞者和表演者的對立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嗎?(p.64)

3.「因地制宜」劇場與「擇地」表演的定義差別?(p.72)

Advertisement